返回 重生之神级学霸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160章 心好痛[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sfxs.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80年代人,对于学习都有点异乎寻常的认真,许多人平时都会备一个本子,将所有能够记下来的知识记下来。像是世界十大知名建筑,全球活的最久的人,中国宋代官窑的特点等等,都会用正楷字,一笔一划的写在本子上。

    一些认真的人,十年二十年下来,都能积累上百个笔记本,直到他们第一次用到搜索引擎为止……

    华锐做的短期培训,又是即时能用的知识,孙明哲等人简直像是在听秘笈似的听。

    实际上,在这个年代,华锐的培训教材,和秘笈也差不多了。

    在知识爆炸的年代里生活的人,是很难想象知识爆炸之前的人们,是如何获取知识和信息的。

    86年的中国是没有网络的,就是能上网,你也找不到多少中文讯息,理所当然的,掌握着最快的信息渠道的是报纸,而报纸,每天更新着国内外的要闻,知识的深度明显不够。

    书籍的深度是足够的,杂志介于书籍和报纸之间,但是,不管是传播报纸、杂志还是书籍的成本都是很高的,即使住在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里,你也不能想买什么书就买什么书。

    事实上,哪怕是不考虑买书的成本,80年代人也是买不到书的,因为市场上就没有这么多的书,新华书店人满为患,读者排队缴费的场景,在80年代实在普遍,却是后世中国人再难经历的。

    更加严重的问题,还不在于传播,而在于内容本身。

    以管理学为例,中国有几十上百万家的企业,有上千万名企业管理人员需要知道如何管理,至少,知道市场经济下,优良的管理是怎么样的。

    然而,截止80年代中期,中国是没有一本真正的管理学著作的,沿袭至今的苏式管理学书籍已不合时宜了,外国的管理学著作,要么太过于深奥,不能适应平均学历只是中学的国企管理人员,要么就是被翻译的乱七八糟。

    最终,风行于80年代的管理学著作,发行上百万本,造福于数十万国企管理人员的管理学著作,是《艾柯卡自传》——艾柯卡曾经是福特汽车的总经理,以总裁身份加入了濒临破产的克莱斯勒,并让克莱斯勒扭亏为盈,赚到了超量的利润。

    虽然是很厉害的一名企业家,但是,以自传为管理学教程,可以想象80年代知识的匮乏,简直与拿着《三国演义》当军事教程一样无稽。

    历史就是如此的无稽。

    其实,80年代的中国人,也看到了自己的窘相,奈何时间有限,翻译人员有限,想要大批量的介绍国外的著作,却是任何出版社也做不到的事。

    正因为如此,大学生和懂英文才如此之重要。

    如果一个单位有接受了四年完整教育的大学生,最起码,这个大学生是用了大量时间扫过学校图书馆的,知道到哪里找资料,或者最好知道些皮毛——虽然只是些皮毛,也是没看过秘笈的基层干部们想破头也经验不出来的。

    若是能独立翻译英文著作,那自然更是上升到了一个量级,任何央企如果能招揽到这样一名学生或职员,尽可以自己建立起行业秘笈,甚至创立一个行业标准都有可能。

    对于华锐的员工们来说,医药代表是什么,老实说,并没有什么概念。

    经过了培训,才是渐渐的清晰起来。

    如此两日,再没有人谈逃课云云。

    到了第三日,杨锐上台,教室内更是热闹。

    孙明哲来的稍晚一些,就见不止有来培训的医药代表,他认识的国医外贸的海处长等人,还有一些不认识,却明显是官员或国企领导的中老年人,混迹其中。

    孙明哲往前走了几步,来到陈博年身边坐下,低声问道:“今天怎么来这么多人?”

    “知道杨锐要讲什么课题吗?”陈博年低声反问。

    “什么?”

    “《我们要建立什么样的gmp制度》。”

    “什么?”

    “这就是题目,杨锐的题目,《我们要建立什么样的gmp制度》,够大吧?”陈博年说着呶呶嘴,道:“前两天给咱们带项目的教授,都坐那里呢。”

    孙明哲一惊:“外国教授还听杨锐的课?”

    “人家是世界级的。”

    “这样子……”

    “还有厉害的呢。”陈博年又说着示意另一边,小声道:“政务院和卫生部的。”

    “咦,你认识?”

    “声音小一点。”陈博年拉了孙明哲一把:“我认识个鬼啊,戴部长开会前说的,就怕咱们不小心得罪了人家。”

    孙明哲望着低头记笔记的多名政务院和卫生部人士,突然捶了自己胸口一拳头。

    拳头很硬,心好痛。

    ……:58:41

第1160章 心好痛[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