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241.第241章 捡漏[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sfxs.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241.第241章 捡漏
杨锐瞅着“国际经济与贸易”几个字,颇有些感慨,心说:我当年报专业的时候,怎么没有遇到这种好事。
这就是一diǎn信息不对称,而凭空多出来的分。在报考志愿期间,学生们能够借此获得不知要努力多久,才能得到的额外分数。就此方面而言,学习和报考志愿,就像是战争和谈判一样。平日的学习固然是基础,而报考志愿时也不能掉以轻心。
好事不仅在80年代会有,若干年后的高中生,依旧能够捡到便宜。就以2013年为例,对外经贸大学2014年在陕西的理科录取最低分是626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录取线是651分,两者相差26分。而山西省的理科录取最低分是579,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录取线是582,两者相差仅3分。
对山西的考生来说,如果分数能够达到600分左右,直接考取对外经贸大学的普通专业自然是不亏的,但若是报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那就是赚到了。
因为国家重diǎn学科代表着学校的ding尖水平,相对于学校的最低提档线,国家重diǎn学科的分数控制线要高的多,师资力量和教学质量也有着巨大的差距。
具体到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读书期间受到的是全国一流的学者们的培养,而普通专业学生,受到的只是中庸之辈的教育。毕业以后进行分配,重diǎn学科的学生的分配也一定是最好的,行业内最ding尖的单位,都会抢着写报告要求,即使是自由择业的年代,此类国内ding尖专业的学生,也一样不愁找不到工作。
80年代刚刚恢复高考,大学虽然按照一定的规程建立起来了,普通人却很难了解到里面的弯弯绕绕,以至于掌握更多信息的一方,往往能够获得难以想象的好处。
事实上,不止是80年代,就是落在30年后,能弄清楚国家级重diǎn学科,省级重diǎn学科的学生和家长也不多,至于不同的分校和学院之间的关系,还有不同学科的特色,了解的人就更少了。
这让高考始终都有运气流动的余地。而对于杨锐这种整天琢磨高考的家伙来说,可以运作的空间就大大增加了。
“这是个好专业,除非估分出现问题,否则,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作为第一志愿是非常好。”杨锐特意叮嘱了刘珊一声,又道:“别人问你报考的学校和专业的时候,你可以说学校,不能说专业,明白吗?”
“为啥不能说专业?”
“你说了,别人就有可能好奇,好奇了就会去找资料,找了资料,你就有竞争对手了。”杨锐将今天新送来的报纸展开,diǎn着上面道:“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河东省就招1个人,等于说,只要多一个人报名,你就要面对强大的竞争了,很不划算是不是?”
刘珊迟疑的道:“这么说,假如有人报名,都会危险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录取人数总共只有一个……”
“北京的高校都是这样,会录取两个人的专业,反而可能吸引来数倍的人报名。”
“那你觉得,我会比别人高?”
“你估分456分,不少了,如果不是特意找资料的人,应该不知道北京贸易学院明年会升格成对外经贸大学,所以,按照重diǎn线415分来判断,报考北京贸易学院的学生,应该是430分到450分的居多,再多的,比如超过重diǎn线40分的,可以选择的学校范围就大大增加了。”杨锐也不能给出保证。
“那我要不要填服从调剂?”
“学校喜欢就填,不填也没关系。”
“为什么?”
“北京的大学本来就是人满为患,服从调剂只有在某个专业无人报考的时候,或者报考人的分数达不到控制线的时候,才发挥作用。北京贸易学院总共才录十几个人,这种几率很低的,所以,你填不填服从调剂,区别不大。”
“如果填了,总是被录取的几率大一diǎn吧。”
“最大的可能是被录取到无人报考的专业,比如环境保护,比如地质煤矿,如果他们有这种专业的话。”杨锐顿了一下,又道:“你填服从调剂,也会降低你的第二志愿和第三志愿被录取的几率,如果第二志愿和第三志愿的选择比较恰当的话,第一志愿不填服从调剂也是正常的。”
刘珊缓缓diǎn头,秀发在空中轻轻的飘,她想了一会儿,又问:“第二志愿和第三志愿,我应该报哪个学校?”
“第二志愿选基础款的重diǎn院校,比如河东大学,保证能够读到重diǎn。第三志愿可以选一个比较好的二本学校,以及比较好的专业,保证能读大学。”
“两个保证还不能保证啊。”刘珊不由笑了出来。
“高考就像是买古董,有捡漏的,就一定有打眼的,多大的保证,都不能保证。”杨锐也颇有些无可奈何。
这终究是一个排名游戏,除了第一名以外,任何人都有可能遭遇滑铁卢。即使降分报名,遇到更逗比的高分考生,该滑档的还是要滑档。
归根结底,还是想读大学的人太多,而能报考的学校太少,各个学校的录取名额更少,以至于供需失衡太严重。
在1983年,一些刚刚恢复招生的学校才招几百人,某些奉行小体量政策的大学,如中科大,也就招收千人左右的本科生。与之相比,扩招以后的四川大学,一年能招一万名本科生,华中科技大学能招8000人,武汉大学的本科招生名额也高达**千。
放在80年代,这种规模的三家学校,就可以完成一个省的招生录取工作了。
如此巨大的名额差异,自然会造成报考的难度差异。
杨锐仔细的帮刘珊选好了专业,转头又被邵亮给叫了过去。
241.第241章 捡漏[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