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七十八章(一)[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sfxs.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七十八章(一)
新中国成立后,拍摄了大量战争题材的影片,成为了国人的最爱,片中有不少冲锋镜头,都是共产党的干部把驳壳枪一挥,大吼一声:“同志们,跟我冲!”身先士卒,而反动派不管的小日本还是国民党,无一不是指挥官战战兢兢地躲在兵后面呼喝:“他妈的,给老子上”或是“他妈的,给老子顶住,不然毙了你!”
有了困难、遇到艰险,党员干部领导带头上是当时最为激励人心的举动,也是讲原则有觉悟的党员干部以身做则的体现之一。《+乡+村+小+说+网 手*机*阅读 m.xiangcunXiaoshuo.org》在农村基层工作,就流行着这么一句话“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关键还在党支部”,要切实搞好基层工作,那就还得看领导干部是如何以身做则带好头做先锋模范作用。
眼见又到了双抢季节,这是杨陆顺包村面临的第一个考验,一个村的工作成绩如何,很大体现在农业生产能不能及时按量的完成乡政府下达的任务。杨陆顺在几次党委会上看到了老同志们对他不信任的眼光和看他笑话的神情,也看出了卫书记的担忧,他迫切地想在新平村的工作中干出点实际成绩,展现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让老他们知道他并不关是靠了大学文凭才得到领导重视和提拔的,这也是他为什么要组建“双抢突击队”的原因之一。沙沙说得好:“六子,想在新平站稳脚就看今年包村的成绩了,把各项任务完成得漂漂亮亮的,就是堵住那些人嘴巴的最好办法!”
要说墨水自然是杨陆顺肚子里多,要说农业生产的实践经验,就够他从刘支书等村干部身上学习的了,所以他很尊重村干部们,虚心讨教。刘支书等人刚开始也怕这后生子领导头脑发热,依仗着多读了几本书又在工作上一帆风顺,不把他们这些泥腿子放在眼里,不顾实际情况搞纸上谈兵那套。从后来的实际接触中,他们欣慰地发现这杨党委不仅尊重老同志,而且还不计较职务高低虚心求教,态度十分诚恳。将心比心,刘支书等还有什么可担心的,人家一心为了村里好,他们这些本村人哪还不用心辅佐呢。
可对于组织“双抢突击队”,刘支书等人并不看好,原来也曾经组织劳力搞过,可费用支出太大,而且全都由村里负担,政府根本不管,这就引起了其他群众的不满,搞了几回也就夭折了。
杨陆顺精心挑选了二十名身强力壮的党员团员,只开了一个会就激发了他们的责任心和斗志,小伙子们个个激动得嗷嗷叫,大有移山填海的决心。不禁让刘支书等刮目相看,其实这杨党委也没什么高招,把党团员的责任义务说了说,举了几个家喻户晓的优秀党团员例子,一没许报酬二没许奖励,就连应该准备的饭餐子都省了,竟然就取得了这么好的效果,看来肚子里有墨水有文采就是好啊!再就是让刘支书这老党员再次领略到了党的宣传工作的巨大威力,老刘头吧嗒着自卷的喇叭筒兴奋地说:“卫书记眼光犀利,看准了这小杨有水平有口才。难怪委以宣传委员的重任!”
田野里一望不到边的早稻穗子已经被饱满的谷粒压得低下了头,知时节的农民便着手开始了收割,田间地头人头攒动,割禾、脱粒、翻晒、进仓这些工序一道也不能马虎,抢收完早稻又要育秧、犁田、整田、抢插!这一切都要赶在八月上旬全部完成,才不耽误季节。也就是在短短一个半月时间要完成这么多繁重的生产劳动。
杨陆顺几乎把全部时间就放在了村里,特别是到了晚稻抢插时期,正是一年最为酷热的季节,太阳打露头开始就燥热无比,而且空旷的田间居然没有一丝风,吵闹不休的知了也不知道躲到哪个树阴里歇凉去了,吱都不吱一声。
杨陆顺带着张文谨再次去看望了新平村三组最为缺乏劳力的家庭,这家有六口人,两老、两夫妇、两孩子,胡老汉生了三个女一个儿,女儿们都嫁得远远的,小儿子年纪虽然才三十多岁,可他却得了大脖子病,基本算是丧失了劳动力,家里的责任田就全落在老俩口和儿媳妇身上,大孙女十来岁也能下地干点活,就这一家,年年是村里的后进户子。
杨陆顺到胡家,只有那大脖子的小胡一人拖着虚弱的身体在准备做中午饭,其他人全都到地里干活了。杨陆顺看了看还是土砖结构的老房子,心里叹息着说:“你的病还得去治治,今年把收成还不错,留点口粮,其他的卖了看病吧!”小胡因病而怪异的脸上露出了悲哀:“以前我吃药,也不知怎么了就是吃不好,现在不开刀就没办法,可哪来的钱开刀啊?还得上地区医院,负担不起啊。”杨陆顺说:“今年你家种了不少苎麻,到年底应该有得收成,你再攒攒,实在不够,我接济点你,赶紧把病治好了,情况就会好起来的。”
再来到田头,那情形看得杨陆顺心里酸酸的,胡老汉三个大人在田里插秧,两个孩子就在田边吃力地运着秧苗。周围几家劳力足的早就把自家的田载得绿盈盈的,可胡家几亩田还只插了一小块,就象瘌痢头一样甚为显眼,可胡家人还在拼命干努力干,他们在抢收早稻时已经得了人家的好处,明明知道隔几天会有突击队来帮忙,可他们并没因此而偷懒,反而更拼命。
杨陆顺眼瞅着胡老汉俩老汗流浃背的辛苦模样,心里大为不忍,他们年纪虽然比自己爹娘要小上些,可生活的重压早使得他们苍老无比,自己爹娘因为几个女儿住得近,田里的活全给几个女婿外孙们包下了,好些年都没正经下地操持,要是没有劳力,只怕爹娘现在也得挥汗如雨的在田里劳作了。
杨陆顺对张文谨说:“文谨,咱也别光看着,下地帮帮老胡家吧。”
张文谨面显难色说:“杨党委,我虽几年没正经下地干活了,好歹还干过,这插秧可不比打稻脱粒轻松啊,你支撑得住么?”
杨陆顺脸一红,前段时间他也随突击队下地抢收,起领导干部模范带头作用,也让群众看看他不是马列主义的手电筒,只照亮别人,可一到地里,什么都干不好,割禾算是最轻松的,他拿着镰刀弯着腰割不上一垄地,手被镰刀割伤几处,脸也被稻叶划拉出几条血口子,这都不丢人,关键是速度比别人慢得太多了,他咬牙坚持用最快的速度,还是被其他人落下很远,其实大家都很钦佩杨陆顺的精神,乡上领导基本只坐镇指挥调度,在村里的大喇叭讲点鼓励人心的喊话,还真没人下地干活,这杨党委不仅把村里工作安排妥当了,还能亲自下地,用实际行动带动大家,光是这份心就让农民群众很感动。割了一下午禾,他的腰几乎就直不起来了,大会起哄说伤了腰怕不能人道就坏大事了,他强笑着说:“怕什么,我家媳妇肚子鼓得老大,老杨家已经有后了,不能人道也没什么!”在大家善意的笑闹中他感觉到了农民的尊敬,后来他又陆续尝试着去脱粒、挑谷,没一样他坚持得下来,这都是重体力活,一担子脱粒下来的湿谷只怕有三百多斤,大家照顾他只装了平平的两箩筐,不到一里的路程他得歇上三回气,杨木扁担压得他浑身酸软,憋时间长了连喉咙里都带血腥味,唬得他再也不敢逞强!真切地体会到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杨陆顺指着胡老汉老俩口悄声说:“文谨,你看他们两位老人家都能插秧,我比他们年轻得多,怎么就坚持不下?你去替下孩子们运秧苗。”说着挽起裤脚就下了田,时值上午,气温还没到最高,田里的水也只是温温的,杨陆顺没感到什么不适。
第七十八章(一)[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